2024年以来,长兴岛经开区锚定建设“国内最好、国际一流特色产业园区”目标,以“质量提升年”为抓手,奋力开创出长兴岛“二次创业、再次腾飞”崭新局面。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4%,增速连续七年全市领跑;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0.7亿元,增长27.8%,增速全市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2.4亿元,完成序时进度的117.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7%,增速全市第一;省外实际到位资金388.47亿元,增长14%,总量全市第二;实际利用外资4401万美元,增长122%;进出口总额完成970.44亿元,总量全市第二。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保持全市前列,“赛马机制”连续保持先导区组第一名,蝉联“全国高质量发展化工园区30强”,排名上升4位,获评东北首个、辽宁唯一“国家级无废园区”“新型工业化”典型案例,对全市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产业发展提质向优。一是重大项目建设提速。鼎际得高端新材料、恒力重工二期、益丰新材料等项目开工建设,恒力新材料科创园、华一锂电池电解液、永达苏利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等项目建成投产,中石油大连石化易地升级改造项目预可研通过集团批复。恒力重工开工建造船舶30余艘,下水11艘,迈入全球大型散杂货船行业一流方阵。二是新兴产业加快布局。总投资240亿元的中远海运船队及储运一体化、中广核10万吨绿色甲醇、远景集团15万吨绿氨、海派30万吨绿色航煤等示范项目签约。万吨级液体化学品、液化烃泊位及配套公辅设施开工建设。三是开放合作取得新成效。阿联酋美笛集团、荷兰孚宝集团、香港华光海运集团等多个项目合资合作协议签署。促进吉林国合搭建“冰丝路”合作平台,对俄开展石化原料和化工产品易货贸易。总投资100亿元的深圳富德乙丙交酯系列项目取得实质进展。
(二)业态培育蓄势向新。一是科技创新亮点纷呈。出台《创新基地和CDMO审批管理办法》,推动全区创新主体总量增长21.6%。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雏鹰7家、瞪羚4家,恒力石化通过国家级单项冠军复核。二是审批服务持续优化。创新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窗口“一窗收件、分类办理、统一出件”服务模式,全面实现“应进必进”。开设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专区,延伸“高效办成一件事”场景,推行复杂事项、特殊群体上门服务。实施工程建设项目集中审批创新,推行“三减一优”并联审批模式,工程项目审批缩短30天以上。三是要素保障水平提升。国土空间获批建设用地160.51公顷、林地119.55公顷,收储海域77.64公顷,出让土地503公顷,土地交易量排名全市第一。仅用6天完成鼎际得高端新材料项目海域收储并挂牌,跑出要素保障“加速度”。
(三)生态建设逐绿向美。一是城乡管理成效初显。建成5个垃圾分类样板小区、6座高标准垃圾分类标准化厢房、20个垃圾点位提升站亭,建成10个口袋公园,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成凤鸣岛4个村道路硬化,增配垃圾桶2340个、小型垃圾收集车36台,开工建设凤鸣岛5个村供水管线并网二期工程,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二是园区配套逐步完善。恒力新材料科创园11个泊位全部实现口岸开放,首个集装箱泊位功能开通。长长线等路面维修及市政设施配套工程全部完工,交通路网再升级。南部区域12公里供热管道全线贯通,解决了集中供暖难题。三是生态保护不断加强。规范海域承包经营秩序,收回养殖海域6.4万亩。排查森林火灾隐患18处,完成森林、湿地、草原图斑查处整改。纳入“国家环境健康管理试点名单”,成为东北首批、辽宁首个“健康优先、绿色发展”标杆经济技术开发区。
(四)社会事业增进向好。一是教育质效明显提升。名师培养工程获批市级立项1个,中考及格率超北三市11个百分点,高考实现清北零突破。高标准建成锦绣幼儿园,第二初级中学建设加快推进,教育供给水平不断提高。二是惠民文旅融合发展。成功举办徒步大会、环岛自行车赛、半程马拉松、无人机表演、海上焰火秀等50场文化惠民活动,长琴海岸成功跻身国家3A级旅游景区,海岛城市美誉度持续提升。三是社会保障扩面提质。及时足额发放大龄失地农民定额补助6269万元、其他各类救助补助资金1500余万元。完成68户经济困难老年人家庭个性化适老化改造。建成2个街道医保服务站、19个基层医保服务点。
(五)安全防线巩固向稳。一是基层治理深入推进。开展“大排查、大化解”专项行动,“万件化访”台账化解率97.6%,进京访案次下降61.7%。运用“法治超市”和评理说事点有效化解各类矛盾480余件。政法机关法治善治,护航平安长兴岛建设。二是安全发展得到巩固。化工园区安全整治提升工作获应急部肯定。建成“数字化安全管控平台”8家。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事故起数和数量实现双下降。三是风险管控有力实施。偿还债务本息、企业账款34.44亿元,争取18.7亿元债券资金置换隐性债务,化解隐性债务本息30亿元,有效化解债务风险。盘活闲置厂房109.68万平方米,盘活率87.24%,盘活面积总量居全市首位。推进“食安辽宁”智慧监管应用,实现534户经营单位全覆盖。
(六)党的建设引领向前。一是党纪学习教育扎实开展。举办党工委班子读书班4期、理论宣讲团宣讲247场、“大讲堂”38期,整改查摆问题66项。二是巡视整改有序推进。将反馈问题细化为8个方面50个具体表现,移交线索10个、完成整改31个,预计2025年底完成2个,剩余7个需长期整改。三是提升清单深入落实。动态调整任务清单,分解落实89项具体任务,在全面抓提升中践行政治使命、增强发展能级、激活城市基因、厚植为民情怀。扎实整改历年审计发现问题,做好审计“后半篇文章”。四是主流舆论持续壮大。各级媒体发稿3723篇,《中国日报》海外版网页“长兴岛加速建设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报道在475家外媒推发,全球受众超2.08亿人次。五是组织建设不断加强。组建全国首家石化“产业链”党建联盟,建立街道党校,成立交通行业党委。科级以上干部常态化联系帮扶212户困难群众。六是园区改革持续深化。完成新一轮园区改革,区管领导班子平均下降3.83岁,事业单位处级领导干部平均年龄下降1.78岁。面向社会公开招聘35岁以下公务员、事业编制人员34名,落实“长兴英才”配套补贴229万余元。
二、2025年主要工作安排
2025年主要预期经济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省外实际到位资金43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亿美元;进出口总额105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要达到全市平均水平1.5倍。重点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抓好产业体系建设。一是聚力万亿级绿色石化产业集群建设。推进中石油大连石化炼化、原油商储库、绿电系列项目启动建设,形成千亿级投资规模,加快百亿级投资的氯碱化工产业链项目落地,推动百亿级投资的富德金煜甲醇制甲氧基乙酸甲酯、北京顺星草酰胺等合成气产业链项目落地。二是聚力千亿级造船海工产业集群建设。推动恒力重工二期项目建成投产,促进总投资约200亿元的恒力重工三期项目落地建设,盘活闲置厂房,合作建设船舶海工配套产业园。三是聚力五百亿级氢基能源产业集群建设。促进海派集团绿色航煤、远景集团绿氨示范项目落地,与中船燃等央企合作设立绿色船燃加注贸易企业,推动氢基能源科技研发、生产示范、储运物流、贸易加注、装备制造、检测认证等全产业链项目合作。四是聚力百亿级生物医药和港航物流产业集群建设。推动生物医药创新园CDMO原料药及中间体项目落地,争取建设国家绿色氢能储备及新能源燃料港口供应链保障基地,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商贸服务业,提升产业体系整体效能。
(二)抓好科技创新发展。一是发挥创新引领作用。深化与大连化物所、大连理工大学等本地科研院所合作,推动恒力重工“市级船舶研究设计院”尽快落地,增加优质科技资源持续供给。二是梯度培育创新主体。力争高企、雏鹰、瞪羚、专精特新、创新型中小企业等创新主体增长20%以上。推动企业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力争规上工业数字化转型企业100%全覆盖。三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做好创新项目孵化培育,推动更多中试成果本地孵化、转化和产业化。提高中试项目管理水平,争取科创公司上市。
(三)抓好对外开放合作。一是调整招商策略。适应国家规范招商引资新要求,推进全员招商、全要素招商,力争年内引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74个。二是强化对外合作。推动日本住友氢基能源、韩国Mt.H船用控制阀、韩国达善医药中间体、土耳其芳烃材料、美国西湖化学等项目落地。推进荷兰孚宝、阿联酋美笛、香港华光海运等外资企业加快设立中国区域总部。三是扩大贸易规模。跟进恒力重工配套件进口和整船出口、鼎际得设备和乙烯原料进口、中远海运二手船进口。推动辉能国际对俄甲醇、LPG、聚烯烃化工品进口,开展化工原料和产品进出口跨境电商合作。争取恒力保税燃油船供业务许可,低硫船用燃油、成品油出口和石脑油进口配额,支撑外贸加快增长。
(四)抓好城市管理服务。一是改善城市宜居环境。推进长兴岛排涝通道整治、城市燃气管线更新改造、石化区排水管线整治、交流岛城中村改造、口袋公园等项目建设。开展“垃圾不落地、海岛更美丽”市容市貌综合整治,做好供排水、污水处理、供暖、燃气、通信等基本服务。二是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启动东北亚氢基能源中心配套建设,完成场平、电力管廊、工艺管廊、道路、给水、供电、2个1万吨液体码头和消防站等配套建设。完成公共航道疏浚、石化中路和恒力重工大件运输通道建设,推动瓦五铁路客运专线开通。三是强化营商环境建设。完善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功能,打造“开放包容、益企长兴”营商品牌。深入实施自然资源领域用林用海用地“并行服务”审批模式创新,保障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效。
(五)抓好可持续发展。一是办好25项民生实事。实施教育“六项工程”,高标准通过学前教育省级“双普”验收。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和困难老年人、残疾人家庭适老化、无障碍改造,实施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特别救助和残疾人康复工程。二是加强环境保护。打好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完成退化林、违法毁林区域、历史遗留矿山造林复绿及人工造林任务,加强山体、岸线、海沙河沙、地下水等自然资源管理。三是维护社会稳定。围绕信访法治化,提高初访化解率。加大行政案件应诉和处置力度,化解行政争议。推动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实体化运行,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狠抓风险管控和事故隐患“动态清零”,启动应急技术产业园建设。落实债务化解“1+6”方案,压降融资平台公司债务规模。
(六)抓好党的建设。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深化省委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推动整改成果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完善区党工委议事协调机构,推动工会、团工委、妇工委组织建设。强化政治理论武装,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抓好基层文化阵地建设,筑牢宣传文化安全底线。二是加强队伍组织建设。锚定“管委会要精干,社会事务向街道下沉”工作方向,完善绩效考核机制,规范选人用人机制,拓宽招才引智渠道。围绕中心大局抓好机关党建,围绕经济发展抓好非公党建,围绕共同致富抓好农村党建,围绕为民服务抓好社区党建,围绕发挥作用抓好党员队伍建设。三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之以恒强化政治监督,一体推进正风肃纪反腐,不断巩固“群腐”整治成果,深化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着力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