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数字赋能”“化绿成金”,“智改数转”助推长兴岛石化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时间:2025-09-18   作者:袁艺姝   来源:长兴岛发布   点击:
字号:       打印本页

作为辽宁省乃至全国石化产业的重要承载区,近年来,我区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先后获评“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无废园区”典型案例,并入选“智慧化工园区名录”,在绿色转型中迈出坚实步伐。

走进大连中沐化工有限公司中央控制室,巨大的电子屏上,生产数据实时跳动、一目了然。操作人员轻击鼠标,即可远程调控生产全流程,对装置运行状态、能源消耗情况及安全隐患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监控。

公司技术副总栾福冰介绍,公司始终将智能化改造与数字化转型作为高质量发展核心动力,系统引入DCS、ERP、SIS等中控与管理系统,实现生产和经营过程的数字化、智能化管控。今年,公司又启动“节能技改项目”,通过工艺优化与能效提升,工厂整体能耗大幅下降。“本次技改通过增加节能设备,将装置的余热回收利用,预计蒸汽节约35%-40%,能取得这么好的节能效果,也得益于我们将数字化与智能化相结合。”栾福冰告诉记者。

中沐化工的转型实践,正是我区推动“智改数转”的一个生动缩影。作为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和无废园区,近年来,我区积极鼓励企业进行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目前全区已拥有3家数字车间、8家省级智能工厂、11家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恒力石化“石化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数字孪生应用项目”获评2019年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为行业树立了标杆。

在数字化场景布局方面,我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应用体系。石油化工及新材料企业主要通过引入机器人等智能化设备对生产装置进行定点检测、实时监测和智能预警;生物医药企业则重点配置数字化产线设备,优化多品类原料药生产过程中的批次转换。这种精准的数字化改造不仅确保了生产稳定性,延长了装置使用寿命,更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是我区数字化转型的另一重要维度。园区将源头减碳、过程降碳、末端固碳作为石化产业绿色发展的主要路径。在源头减碳方面,积极推动鼎际得进口乙烷等轻烃资源制α-烯烃项目;过程降碳方面,恒力石化充分利用热电厂烟气余热,实现能源循环利用;末端固碳方面,推动与中峰信和的二氧化碳捕集合作项目,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0万吨,并利用二氧化碳制造聚碳酸酯等产品。

区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智改数转”,鼓励恒力石化等链主企业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带动中小企业数据联通和上“云”入“链”;推广人工智能与行业大模型在石化、生物医药等领域的深度应用;推动中试基地数字化转型,建设“数智中心”实现精细化管理。绿色低碳方面,将依托大连理工大学碳捕获技术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氢能利用技术,加快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氢能产业链发展,打造“碳中和”绿色化工产业链;同时推动企业技改升级,鼓励“减油增化”“减油增特”,以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产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