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今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权威发布!
时间:2023-02-24   作者:韩雨   来源:中国政府网   点击:
字号:       打印本页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2月23日15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巩固疫情防控重大成果有关情况。一起关注!


  我国平稳进入“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


  近期,各地疫情呈局部零星散发状态,防控形势总体向好,平稳进入“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3年多来,我们始终坚持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政策措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功避免了致病力较强、致死率较高的病毒株广泛流行,有效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同心抗疫,我国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


  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流行,病毒还在不断变异。要围绕“保健康、防重症”,压实“四方责任”,盯紧关键环节,继续完善“乙类乙管”各项措施,进一步提升常态化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


  要加强疫情监测和常态化预警,密切跟踪研究病毒变异和传播情况,提升疫情早发现、早处置和应急响应能力。优化分级诊疗机制,提升医疗救治能力。持续做好养老院、社会福利院、托幼机构、学校等疫情防控,强化老年人、儿童等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加快推进新冠疫苗接种,提升群众防病意识,筑牢疫情防控的社会大防线。


  走出疫情大流行的标志是什么?


  大流行这个概念是反映一个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从公共卫生的角度看,一个疾病疫情的流行强度可以分成四个类别,一类是散发,第二个是暴发,还有一个强度指标是流行,也就是这个疫情的播散范围很广泛,实现了跨市、跨省的播散。最强的强度是大流行,出现了跨国、跨洲的传播。2020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这种疫情态势的是大流行。同时,2021年1月底宣布这种疾病的疫情已经构成了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迄今仍然是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从全球的角度来看大流行的状态还存在,疾病的危害也是依然存在着。但是我们国家可以说整个的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我们取得了重大的决定性胜利,也是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成功走出大流行,我们创造了一个典范。


  讲走出大流行的标志,其实是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指标,从疫情防控,特别是公共卫生的角度来看,一个指标是这种疾病的感染率到底处在什么状态,一个是累计的感染率,也就是在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一个人群当中,在一定的时间内总的感染率。还有一个是新发的感染率,比如说每日有多少人新发,在特定的人群中新发了多少人群的感染。另外一个指标是人群对它的免疫水平或者是免疫率,就是判断体内抗体的水平,也就是抗免疫屏障、免疫保护率达到什么状态。第三个指标是看病原体,就是新冠病毒有没有发生质的、有公共卫生意义的变异。第四个是从医疗卫生供方的角度看,每日的接诊门诊量、住院情况、重症情况、死亡情况,以及整个医疗卫生系统应对的能力。最后是看整个防控能力,从机制到控制这个疾病的手段和能力是否基本具备。这几个方面是判定走出大流行的重要指标。


  谈到“决定性胜利”,实际上对我们国家来说,就是意味着我们已经经受住了这一轮疫情的冲击和考验,建立了比较好的人群免疫屏障。如果从疫情本身的特点来看,可以说疫情已经基本结束,但不能说它是完全的结束。现在的感染在我们国家来看,还是处在零星的、局部性的散发状态。


  XBB.1.5的感染症状是什么?是否可能引发新一轮感染高峰?


  今年1月8日实施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以来,通过监测已经发现了7例由输入病例引起的本土关联XBB.1.5病例,为核心密接人员。经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相关密接人员健康检测及专家研判,没有再发现续发病例。根据美国CDC网站数据显示,2月12日至18日,XBB.1.5在美国流行株中的占比为第1位(约80.2%),同时在欧美的几个国家流行毒株中占比较高,如加拿大(37.8%)、英国(32.9%)、德国(25.7%)。虽然XBB.1.5传播力较强,但目前数据显示,个体感染XBB.1.5后出现的症状与其他奥密克戎毒株症状相似,没有发现其致病力增加。


  目前,我国在新冠病毒变异株检测中,如发现首次报告的(包括输入和本土)、重点关注的国际流行毒株,都会进行感染个案调查、核心密接调查,并开展风险研判,一旦发现传播力、致病力或毒力增强的新型变异株,及时按照相关方案采取措施。同时,我国刚刚经历了疫情大流行,人群体内留存的中和抗体会在短期内提供免疫保护作用,专家研判分析认为,近期引发新一轮规模流行的可能性较小。


  近期发热腹泻可能是急性胃肠炎


  新冠病毒感染以后,主要表现为发热、咽干、咽痛和咳嗽等症状,部分患者可伴有腹泻症状。当出现发热、腹泻症状时,应重点考虑是否为急性胃肠炎等肠道疾病,尤其是目前是诺如病毒感染高发季节。近期,疾控部门网站、微信公众号都陆续发布了诺如病毒感染健康提示,公众可按照相关提示做好防护。


  新冠预防措施对呼吸道传染病同样有效


  当前是我国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等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季节,需要继续加强流感等呼吸道病毒的监测预警;托幼机构、学校和养老院等重点机构人员聚集、环境相对封闭,是呼吸道等传染病高发场所,需重点关注。相关机构应做好症状监测,出现发热等症状病例增多时,及时向属地疾控机构报告。各地疾控机构根据已发布的流感等相关传染病聚集性疫情处置方案,结合疫情规模和现场实际情况,做出相应处置。


  对于流感来说,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最为经济有效的预防措施。目前国内局部仍有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发生,应继续做好个人防护,坚持勤洗手、科学佩戴口罩、房间常通风、保持社交距离和咳嗽礼仪等良好卫生习惯;注意保持规律作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


  针对新冠病毒感染相关预防措施,对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等呼吸道传染病同样有效。


  老年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


  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覆盖人数为2亿4168.8万人,全程接种2亿3030.6万人,完成加强免疫接种2亿331.1万人。以2022年底全国老年人专项摸底调查人口数为基数统计,接种覆盖人数占老年人群的96.1%,全程接种、加强免疫接种分别占符合接种时间间隔老年人群的96.6%、92.4%。


  我国如何动态掌握新冠病毒感染水平和变化趋势?


  2022年12月,为动态掌握新冠病毒感染水平和变化趋势,及时监测病毒变异及生物学特性变化,评估医疗资源负荷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会同有关部门在传染病网络直报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监测渠道,形成多个监测子系统,包括病例报告监测系统、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诊室)监测系统、哨点医院监测系统、病毒变异监测系统、污水监测系统、重点机构聚集性疫情监测系统、人群核酸和抗原检测系统、医疗机构在院病例监测系统、社区人群哨点监测系统、网络调查系统等。现已初步形成兼顾常态和应急、入境和本土、城市和农村、一般人群和重点人群的多渠道监测体系。


  下一步,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健全监测预警体系,加强疫情监测和常态化预警能力建设,提高监测质量,强化监测预警机制,完善跨领域、多学科专家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