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大连市布病疫情与往年相比有所增高,我区也出现了人间及畜间的布病散发病例。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也叫波状热)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属自然疫源性疾病;人感染布鲁氏菌病为我国法定管理传染病的乙类传染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病情轻重不一的发热、多汗、关节痛等。
一般患布病后,首先出现的症状是发烧,不同人发烧的热型差别较大。另一个特点是患者多汗,尤其发病初期更为明显,晚上汗更多,汗质粘稠,多出现在头胸部等。患者还经常出现骨关节疼痛、肿胀等。其他症状如乏力、食欲不振、精神倦怠等类似于感冒。兼或有肝、脾、淋巴结和睾丸肿大等可疑症状及体征。
羊在国内为主要传染源,其次为牛和猪。这些家畜得本病后,早期往往导致流产或死胎,其阴道分泌物特别具传染性,其皮毛、各脏器、胎盘、羊水、胎畜、乳汁、尿液也常染菌。病畜乳汁中带菌较多,排菌可达数月至数年之久。
我区今年的人感染布病病例基本为羊的养殖人员和有过生饮散卖或自产的羊、牛奶的居民,有过相应病畜接触史的居民如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并向医生讲解接触史,一般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年初与区畜牧部门建立了人间及动物间疫情互通机制,居民购买牛、羊等牲畜应经过畜牧部门检疫后养殖;对已养殖的牲畜检测出有感染牲畜的养殖户,区疾控中心对密切接触人员提供免费检测。
在畜牧部门做好动物间疫情控制的同时,居民及养殖人员等还应该从以下方面做好布病的防制:
一、布病防控要点:
1、养殖场户应提高自繁自养的重要性认识,避免外源性布病引入。近年来,各地大力发展畜牧业,牲畜流动频繁是造成布病疫情逐年加重的原因之一。
2、加强检疫工作。出售牛、羊提前三天报检,并接受采血检测,合格后方可出售,杜绝病畜进入流通环节。买入牛羊时,要求养殖场户从非疫区引进,且必须持有产地检疫合格证明。
3、加强定期采血监测,发现布病阳性病畜按照规定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有条件的,对同群健康畜进行紧急免疫接种。
4、养殖场户应定期对牛羊圈舍和用具进行清洗和消毒。布鲁氏菌抵抗力不强,常用消毒药可以很快将其杀死。
二、布病人员防护要点:
1、职业易感人群(养殖人员、屠宰加工人员、从事牛羊运输贩卖的人员、兽医防疫人员)应该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消毒。在工作中禁止吸烟、吃零食。工作完成后,先用消毒水洗手,再用肥皂和清水冲洗。
2、提高个人防护意识,科学饲养卫生饲养,杜绝人畜混居。
3、不食用未消毒的生乳以及未煮熟的内脏和肉。
4、病死的牲畜或流产的胎羔,不得贩卖、食用,要及时深埋或焚烧,并对被污染的场地进行及时消毒。
5、任何情况下,避免直接接触病畜及其排泄物,阴道分泌物,胎衣等。
6、在采血、接产、饲养、挤奶、剪毛,屠宰以及加工皮、毛、肉等过程中注意个人防护,戴好乳胶手套、口罩、帽子,穿工作服和工作鞋,避免经皮肤或粘膜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