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长兴岛

未来展望
2018年07月23日

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的建立,在长兴岛五千年发展史上树立了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

它标志着长兴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也预示着华夏这座生机无限的第五大岛、中国北方充满活力的第一大岛,将以异乎寻常的爆发力创造发展奇迹,以超常规的速度迈向现代化海岛城市。她既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的优良环境,又有着"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起跳平台。腾飞跨越,恰逢其时。

大连市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辽宁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规划,为长兴岛勾画了一个美好的发展前景:她将以临港工业区起步,首先建成现代装备制造业和石化、建材基地,进而利用深水岸线资源和封关条件严实的优势,建成物流仓储基地和自由贸易区,带动长兴岛发展成为现代化的海岛城市。

长兴岛的区位优势、优良的岸线资源和文明和谐的人文环境,又使她的未来功能定位具有多元化特性。

她将是大连市对外开放新的窗口和项目承接平台。长兴岛地处渤海之中,水路、陆路皆在大连一小时经济圈之内,而且有252.5平方公里的陆域面积和96.1公里的海岸线,是环渤海经济带一个尚未正式开发的处女地。具备发展外向型经济、口岸经济和走向国际市场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条件,极易形成临港制造业、港口贸易业和旅游业等支柱产业,必将成为大连对外开放、开展国际战略合作,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新的窗口和项目承接基地,从而成为大连新的经济增长点。

她将是建立面向日、韩以及欧盟等国家的又一窗口,也是对辽宁拉动力极强的新兴工业园区。长兴岛临港工业区的建立,有利于促进辽宁及东北地区集群产业的发展,提高产业层次。建立长兴岛临港工业区日、韩、欧盟及其他发达国家的功能区,建设现代化制造业基地,为欧盟国家投资和东北老工业向新型工业转移,特别是重要装备业转移提供广阔空间和承接地。这一点已经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长兴岛的建立已被列为辽宁、新加坡经贸合作的重要推进项目。曾经策划过苏州工业园的裕廊国际集团已经介入规划工作。许多日、韩、欧、美的跨国公司也纷纷到长兴岛考察投资意向。随着一些重大项目的引进和开工启动,将极大促进集群工业规模的形成,成为带动力极强的省级经济开发区,拉动辽宁地区经济快速增长和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从而成为振兴辽宁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个拉动点。

她将是东北地区新的制造业基地和物流储运基地。长兴岛濒临渤海,位于东北亚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圈的枢纽区域,是欧亚大陆桥的重要连接点,是东北腹地大宗货物走向东南沿海和国际市场的重要通道,是辐射和连接两个市场,培植两种资源的重要节点。因此,选择长兴岛这个物流条件便利的临海临港区域建设大型港口、物流集疏体系和临港工业作为东北振兴装备制造业基地,来承载东北一些重型企业转移,承接国内外临港产业转移,吸引国际资本向长兴岛流入,将是进一步提高大连对外开放水平,拉动和辐射辽宁及东北腹地快速发展的一个新的突破点。

她将是极具发展前景的国际自由贸易区。长兴岛既四面环海、独立海中,又与辽东半岛大陆毗邻并一桥相连,封关条件严密。与环渤海沿岸各大中城市只有一两个小时,最多数小时水、旱路程。与各地往来极为便利。随着大连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进度的日益加快,其与国内外交往与贸易的条件日趋成熟。因此,在这里建立自由贸易区,开展国际商贸、信息、科技、文化等交易活动,是不可多得的理想佳境。是振兴辽宁乃至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个新亮点。她将是现代化的中等海岛城市。长兴岛山水兼得的宜人环境、钟灵毓秀的自然景观和情景交融的人文环境,决定她不仅将成为大连乃至辽宁重要的临港工业基地、物流集疏基地和自由贸易区域,而且还要按中等城市规模将其建设成为一座保留与发掘其天然海岛风光与特色的现代旅游城市,成为一座集现代临港工业、石油化工、建筑材料、自由贸易与旅游功能为一体的多功能城市,成为环渤海地区"基础设施条件最好,环境建设最美,临港工业区功能最全,对外开放水平最高,文明程度最佳"的海岛花园城市。

长兴岛的开发原则是:整体规划,分期实施,基础先行,局部启动。开发步骤分为两步:第一步,在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至期末,主要建设以出口加工为主的临港工业区和以日、韩、欧盟等发达国家为合作对象的、以装备制造业为核心的现代制造业基地;第二步,通过中、远期开发,利用深水岸线资源,建设物流仓储基地和自由贸易区。

长兴岛从总体规划上划分为"港口与产业区","居住与旅游区"。两区中间由高山和绿化区实现自然隔离。

临港业区初步规划了108平方公里建筑用地,计划分三期启动。在这个范围之外,还预留了足够的产业发展空间。

长兴岛港口建设总体规划了60公里长的岸线码头,可供建设200至300个深水泊位。一期工程(起步工程)规划。建设10个1万至5万吨级泊位,年吞吐能力800万吨,投资额(社会融资)21亿元。建成后,可发展同东北三省、内蒙古四盟、京津唐及整个华北地区的物流海运网络。远期规划建设30万吨级原油码头和30万吨级矿石码头,并发展港口贸易、装备制造业加工。

长兴岛的第一产业结构将随着临港工业区建设和临港产业扩大而大幅度调整,其内部有的产业将大幅度收缩。海岛农业将以优质高效的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绿色食品基地为特色,实行集约化经营、立体化生产。优质果菜生产、反季水果、反季蔬菜生产、花卉生产将成为海岛农业的主角,其生产区域将适度集中,需采用高新技术在日益压缩的空间创造优质、高产、高效的产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大批农民,将进人二、三产业,把传统意义上的农民转变成临港产业工人,变成海岛城市的农民。

对原从事水产养殖与海洋捕捞的人员,将重新规划捕捞养殖海域及岸线从事生产。捕捞业将进一步压缩和限制,水产养殖也将推行工厂化养殖和立体化精养,提高单位产量和产品质量。

海岛林业将随着开发而不断提高档次和水平。将加宽防风林带。沙化地带将加大和提高植被栽、种植力度,使之变成涵养水土的密林和绿荫草地。路旁、河旁、村旁、厂区的绿化林带将向珍贵高档树种、四季常青树种和风景林转化,森林覆盖率将提高到45%以上。总体形成森林岛环境。

旅游业作为重要产业将提位升级。

从鲍鱼肚到五道沟海岸沿线的景点分布有36公里,规划为旅游生活岸线。

从五道沟、马家咀子、丁家圈、西华沟到八岔沟,岸线13公里,加之横山、塔山等丘陵山地25平方公里,规划为森林客舍。这里可开辟原始森林野浴、野生动物观赏园、野生动物繁殖园、横山远眺游览等旅游项目。

从西华沟、高脑山、大礁、鸳鸯岛等海岸线18公里,为天然滨海观赏区。陆上建有森林植物园、特色植物园、跑马场、风车广场和高尔夫球场。

从鸳鸯岛到何屯岸线5公里,主要规划为海滨浴场、海滨度假村、划水俱乐部等,是长兴岛旅游度假中心。

长兴岛原有的乡镇工业和民营工业企业也将随着海岛开发而不断做强、做大和做精。其发展方向主要是无污染、耗能少的新材料、精细化工、生物制药、机械加工、塑料管材、精密铸造、建材、船舶仪表、自动导航设备等新工艺、新产品为重点的企业,并向新规划的工业园区适度集中,严格控制环境污染,坚决关停耗能高、效益低、污染重、无市场潜力的企业。

长兴岛未来城市规划总体设想是:具有海岛特色和生活气息的现代化中等规模城市。城市性质为工业、港口、商贸、旅游。

长兴岛公共设施建设,以方便管理、便于服务为主旨,统筹在现镇区西部的槐花园,建立政府机关、开发区管理机关和公安、司法、工商、税务等执法机构以及市政、金融、文化、科技等服务机构,形成新的行政、文化、金融中心。

在现生活区中心和沿城八线西侧,建设大型商业中心、农贸市场、企业驻岛机构、商住公寓、老年公寓、各种规格的宾馆、饭店。在闹市区以外集中建设教育园区。中心小学、初级、高级中学和将来建立的各类学校都集中在这里。

为长兴岛开发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和资金投入都将是巨大的。用于外围公用工程大配套及岛内土地开发投资计划130亿元(不含社会融资港口建设投资21亿元)。

公路建设工程。根据总体规划及岛内大型项目建设需要,将实施如下道路建设工程:

高速公路:从沈大高速公路海湾桥北站--长兴岛,全程40公里。

一级公路:城八线一级公路已经进岛。2005年8月从沈大高速公路老虎屯站至长兴岛大桥段已经竣工通车。长兴岛内17公里长的一级公路也在规划之内。

铁路工程。长兴岛未来工业港区和商贸港区的发展对铁路集疏运也有较大需求。哈大铁路线田家至五岛支线55公里路段需要改建和扩建。五岛至长兴岛15公里以及岛内10公里的线路需要新建。

供水工程。长兴岛的供水工程将与辽宁核电工程、复州地区的供水统一组织"引东入岛"工程。需建设1条900毫米引水管线从东风水库调水。东风水库的最大容量为1.4175亿立方米,兴利库容1.034亿立方米。以上工程建成后,可达到为长兴岛日供水5万吨的规模。东风水库至复州城至长兴岛共计76公里。新建净化水厂1座。后继用水将利用红沿河核电站10万吨海水淡化项目解决。

排水工程。排水工程分为污水截流、污水处理厂及污水排放工程。新建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为1万吨。

供电工程。供电工程分近期港口供电建设和远期港口供电规划。

近期港口供电建设。规划港区新建66千伏变电所1座,解决港区生产、生活用电。同时需要对66千伏的复三线、三长线、长横线及相关复州城变、长兴岛变、横山变等进行改造。

远期港口供电规划。根据长兴岛远期建设规划及大型产业项目用电需要,规划从直线距离约22公里的复州城220千伏区域变电站引一路220千伏线路至长兴岛,在岛内新建一处220/66千伏的区域变电站,再以单回路向工业区供电。

社会融资港口建设工程。规划在八岔沟区域建设10个1万至5万吨级多功能泊位,年通过能力800万吨。远期规划建设1个30万吨级原油码头和1个30万吨级矿石码头,形成吞吐能力3000万吨/年。

岛内居民安置。长兴岛目前常住居民5万余人。规划工业起步区25.6平方公里,现有居民1700余户,人口5000余人。居民人均收入6198元。为了确保起步区征地拆迁户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同时能够实现可持续生计,生活水平不会因开发而下降,促进制造业加工区的顺利开发,长兴岛和上级政府制定了妥善的安置方案。

居住小区。岛外居民安置实行岛内安置与岛外安置相结合的办法,由居民自愿选择。岛内安置人员,其住房由政府部门与村委会在规划的生活区内,实行统一征地、规划、设计,分块建设配套设施齐全的居住小区,政府协助其办理户籍安置手续,并按规定领取各种补偿及补助费。

对从事旅游业人员,安排其到东北部海滨旅游区继续经营。由政府筹资加大对旅游业、水产养殖业、农业、商贸服务业等行业的基础设施投入,促进该产业的发展,并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引导失地农民向上述产业转移。为了保证就业,由政府出资结合区内企业用工需求及外输劳务工种热点,对搬迁农民(尤其是青壮年农民)进行职业教育与技术培训,提高其再就业能力,并协调区内企业尽可能安排其就业。

长兴岛临港工业区开发效益预测:

据参考相关数据和建设新型工业体系的要求,粗略匡算长兴岛临港工业区的预期效益指标应当为:每平方公里的投资强度平均达3亿美元。一期开发面积25.6平方公里(不含港区3平方公里),按工业用地60%预算,工业用地面积为13.6平方公里,工业投资为40.8亿美元,工业产值可达675亿元(投入产出比1:2),单位面积完成产值29.9亿元/平方公里。工业增加值202.5亿元(增加值率为30%),实现税收33.8亿元(增加值率为30%),实现税收33.8亿元 (按产值的5%测算);最终开发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不含港区8平方公里),投资达180亿美元,工业产值将达2977亿元,工业增加值将达893亿元,实现税收149亿元。相当于目前大连市全部工业的总量。如果运作良好,效益状况将更为可观。

临港制造业加工区的设立,开辟了长兴岛新的纪元。长兴岛人正以科学发展观,在一步一个脚印地实施自己的宏伟规划,他们对长兴岛的未来充满了信心,长兴岛也因此充满了更大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