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长兴岛

旅游发展
2018年07月23日

长兴岛的旅游资源久负盛名。

近年来,被誉为"朝阳"产业的旅游业,依托山水兼得的优美环境、水陆畅通的便利条件、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和丰富多彩的历史遗迹,在长兴岛蓬勃兴起。如今,这里已经成为海内外游客旅游观光、度假休闲、露天洗浴的理想胜地,也是东北地区最具活力的旅游度假区。

20世纪90年代,长兴岛人在确定海岛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工作思路时,就把旅游业作为壮岛富民的支柱产业。1993年,他们在美丽的月亮湾建起了长兴岛海滨公园,同年正式对游人开放,《辽宁日报》以《迷人的海上乐园》为题作了报道。从此,拉开了长兴岛旅游业发展的序幕。为快速推进海岛开发建设进程,从1996年下半年开始,长兴岛人从资源和产业优势出发,把旅游资源开发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进行统筹规划并把旅游业作为开发建设海岛的突破口,实施"旅游亮岛"工程。他们借长兴岛被列为辽宁省经济开发区和"全国创建文明小城镇示范点"之机,先后编制《长兴岛旅游开发区总体规划》和《长兴岛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两个"规划"制定了开放的政策,同时对旅游业的开发前景、开发范围、开发重点、开发进程、开发政策都作了科学系统的安排部署。为加快开发进度,他们采取"个体、集体一齐上"的办法,先后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岛内外投资者积极参与旅游资源的开发,并从各个方面给予扶植与支持。政策一出台,北京、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沈阳、大连、辽阳、铁岭、抚顺等地的客商以及岛上有识之士便闻风而动,纷纷抢占海岛制高点。几年时间,就把长兴岛公园扩建成景观荟萃、设施齐全的方圆达5平方公里的大型海滨公园。同时,还在北海、长岭、世耀、八岔沟等地新开辟了5个各具特色的海滨浴场。现在,长兴岛海滨已拥有48家旅游度假村,50多个别墅群和200多家宾馆饭店。这些建筑依山傍水,顺势而造,其样式都别具一格:有的体现欧式建筑的庄重厚实,有的体现拉美风格的清新俊秀,有的体现中国江南水乡的精巧华丽,有的体现中国北方的质朴大气,每栋建筑都与周围的自然景物和地形地貌相互衬托,构成了一幅幅人文与自然和谐融合的精美画卷,使游人在尽情领略海岛迷人风光的同时,还饱享这些飘逸着海岛山水灵气的建筑瑰宝的艺术熏陶。

长兴岛人的眼界是开阔的。他们在开发海滨旅游资源的同时,还依托山林资源,发展特色旅游业。横山雄伟挺拔,蜿蜒连绵,山上古木苍松,浓郁茂盛。夏季海光山色,令人心醉;冬季银光素裹,引人人胜。飞禽走兽不仅种类繁多,而且种群量也很大,是一处不可多得的山林旅游胜地。这座规模巨大、国内少见,纯天然意境的山林佳境,山下万米仿古长城蜿蜒连绵,蔚为壮观。游人到此,既可领略古长城风采,又仿佛进入了远离尘世的世外桃源,"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从2000年春天开始,又一个旅游开发项目在长兴岛孕育--长兴岛海滨森林公园在横山主峰塔山脚下开工建设。这是沿长兴岛海滨顺山依势而建的一个巨大旅游项目。它绵亘40华里,将长兴岛和北部海滨的所有旅游景点用奇花异草和苍松翠柏连缀成一体。经过4年建设,现在已经完成了主体工程。这座海滨森林公园的落成,为长兴岛平添了许多姿色。到长兴岛旅游,沿着海滨公路走下去,人、车始终置于五颜六色的鲜花丛中和绿树翠阴之下。不甘寂寞的长兴岛人,早在1998年,就利用海滨荒地建起了荟萃了中国北方优质果树品种的农业旅游观光园--绿城。栽植了桃、李、杏、梨、葡萄、苹果等优质名贵果树,面积达3000多亩。这是一座连接山林和海滨的果木园林。春天到此,可以欣赏无边无际的似锦繁花;夏秋到此,珍珠翡翠般的果实沉甸甸地挂满枝头,给人一种丰腴充实的感觉。2003年7月,日本友人加藤邦彦投资的长兴岛高尔夫球场,在长兴岛西部一片酷似苏格兰风光的海边沙丘地带正式动工兴建。2005年9月正式运营。这是一个可与圣·安德鲁斯高尔夫球场相媲美的旅游胜境。无论规模还是风格都堪称亚洲一流。

长兴岛人的目光是长远的,他们在开发现有旅游资源的同时,还十分注意对尚未开发景观的保护和储备。原"复州八景"之一的"横山远眺"、"龙口甘泉"以及分布在岛上的黄山石城、三步两眼劳、古烽火台、西华夕照、卧驼听涛等诸多景点,都设置了保护标志,责成有关单位和个人重点保护,防止人为损坏。镇政府规定,严禁在景点附近办厂、建房、铺垫路基和搞其他建筑。不准动自然景观附近的一沙一石,一草一木。近几年,岛内虽然搞了大量建筑,但青山绿水毫发未损,多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都得以完整保存。

为进一步完善旅游设施,提升旅游档次,增强人们的旅游乐趣,长兴岛人和众多的投资者们还在长兴岛公园和各旅游景点,新建了体现海岛特色的雕塑群,增设了钓鱼台、观海台,建立了跑马场,还从内蒙古购置了骆驼。还有各种各样的游乐场、娱乐厅。至于游艇、橡皮筏、气垫船、帆船、蹦蹦船、脚踏水车等设备和器械更是应有尽有。长兴岛旅游管理服务公司还将推出冬季滑冰、滑雪和冰上游戏等项目,使游客们在冬季也可以到长兴岛尽兴畅游,解决了长兴岛旅游业淡季游人少的难题。现在,长兴岛游已初步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游,集休闲度假、娱乐观光、会议商务为一体的现代旅游新格局。

为了促进旅游业的发展,长兴岛人还投入巨额资金,改善旅游景点的各种基础设施。共投入5亿多元用于水、电、路、通讯、排污等项目建设,先后实施了"拓路畅岛"、"植树绿岛"和"扩电增容"工程。对穿越长兴岛27公里的省级公路进行了拓宽改造,新修筑了上百公里的环岛滨海路,使长兴岛形成了东西贯通、南北连接,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为开辟海岛一日游提供了方便;在岛内的繁华地带和通往主要旅游景观的道路两侧,安装了十几公里长、近千盏路灯,为海岛增添了五彩缤纷的夜景。在交通要道两侧种植了上万棵冷杉、云杉、塔松、侧柏、龙爪槐、国槐、银杏、垂柳、快杨、小叶黄杨、矮化榆树及春夏秋三季常开不谢的各种花卉,把整个长兴岛装点得如花似玉。一过长兴岛大桥就像进入了一个绿树鲜花簇拥的世界。

海岛旅游业的兴起,还带动了岛内居民致富和农产品结构的调整。人们除了在岛内各旅游景点和繁华地带开设宾馆饭店和商店外,还在各海滨浴场设置饮食摊亭,出租、出售海上娱乐用品,出售各种海产品和农副产品。随着游客的日趋增多,岛上的鲜杂水果和农家食品,也日益供不应求。于是,具有海岛特色的种植业和观光农业便应运而生。农作物种植结构也随之调整,大枣基地,太阳杏基地,黄金桃基地,翡翠李子基地,温室大樱桃及露天栽培基地相继建成,并呈现日益扩大的趋势。其中,鲜嫩玉米的种植面积就扩大到2000余亩。过去"产金量"极低的土地也随着不断升值。

"旅游亮岛"工程的成功实施,改写了长兴岛封闭的历史,扩大了海岛知名度,激活了岛上各种生产要素,带动了海岛的经济发展也带来了海岛的繁荣富裕。近些年,长兴岛引进的100多个投资项目中,有许多是由旅游业直接或间接促成的。

长兴岛人自古以来就养成了豪爽热情、朴实善良的性格。旅游业兴起之后,人们普遍讲究诚实信用,讲究文明礼貌,注重关爱环境,注重仪表行为。这里的人们还自觉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旅游景点的管理秩序,主动维护旅客们的合法权 益,竭力打造长兴岛人爱岛守法、明礼诚信、热情好客、乐善好施的新形象,给游客们留下美好的印象。来过这里的游人无不称赞长兴岛"山美水美人更美"。中央和省市精神文明指导部门都高度评价了长兴岛的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2001年10月,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等五部委批准长兴岛为"全国创建文明小城镇示范点"。中国社会经济调查所在对长兴岛旅游度假区进行记名答卷和现场调查后认定,长兴岛度假区的人文景观质量、管理服务水平、基础设施建设,都是相当规范和高标准的,并于2002年9月4日授予长兴岛旅游度假区"中国社会信赖知名景区"称号。

尽管获得了崇高的荣誉和评价,长兴岛人却并没有满足和骄傲。他们知道,"旅游"这轮"朝阳"在长兴岛才刚刚升起,岛上丰富的旅游资源还没有完全开发出来。同时他们坚信,经过不懈努力和深度开发,这轮"朝阳"一定会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一定会带动长兴岛走向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