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辽东半岛西侧中部、渤海东岸,由长兴岛、凤鸣岛、西中岛、交流岛、骆驼岛五个岛屿组成。
行政区划和人口民族。大连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现状陆域面积349.5平方公里,规划面积598平方公里。现有户籍人口6.2万人,常住人口约11万人,管辖2个街道,有9个民族,以汉族居多。
历史沿革。长兴岛五六千年以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历史上曾叫长生岛、镇山岛、景杭岛、长松岛,后改称长兴岛。2005年6月辽宁省委、省政府作出举全省之力开发长兴岛的重大决策,同年8月大连市委、市政府决定组建长兴岛临港工业区。2009年7月随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2010年4月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年6月设立辽宁省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4年2月长兴岛临港工业区更名为长兴岛经济区。2014年9月国务院批准长兴岛(西中岛)石化产业基地纳入国家石化产业规划布局,列入国家七大石化基地,也是东北地区唯一的国家级石化基地。2019年1月获批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机构级别。大连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是大连市人民政府派出机构,依法对大连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大连长兴岛经济区)进行全面的行政管理,管委会级格为大连市正局级(副厅级),管委会组织架构比照大连市政府工作部门确定。大连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区域属瓦房店市行政区划版图,代管瓦房店市行政区划内的长兴岛街道、交流岛街道。
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区位优势明显,海上西距天津港170海里,南距旅顺口59海里,距韩国仁川港339海里,日本长崎港646海里;陆上北距沈阳292公里,南距大连85公里,距大连周水子机场70分钟车程。水深湾阔,环岛岸线总长190多公里,适宜发展临港工业岸线130多公里,离岸400米水深-20米,离岸1000米水深-30米,是渤海湾中最为优良的深水港口岸线。腹地广阔,长兴岛本岛陆域面积252.5平方公里,是长江以北第一大岛。长兴岛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文化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长琴海岸更是我区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风土人情和名胜古迹。长兴岛传承百余年的民间文艺和体育运动表演方式—“棒子舞”,2014年入选大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古“复州八景”的“横山远眺”“龙口甘泉”就位于长兴岛。长兴岛酿酒、饮品产业历史悠久,拥有天然优质的“龙口甘泉”之水和传统独特的制造工艺,研制开发了百余种“龙泉”系列饮品和“长兴岛”牌酒水。其中,“龙泉”牌山枣蜜酒被评为国家银质奖,“龙泉老窖白酒”被评为辽宁省十大名牌白酒;以长兴岛独有的六背刺海参深加工而成的“长生岛”海参胶囊,具有医药和保健功效,畅销国内市场。
基础设施。地处大连对外开放前沿地带的长兴岛,公路、铁路、港口等交通运输体系日臻完善,省一级公路长长线东西贯穿全岛,近百公里的环岛及支线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新建的省级高速公路皮长高速将长兴岛至大连行车时间缩短至50分钟,长兴岛距最近的哈大高铁站点仅30公里,疏港铁路建成通车。规划了130个泊位,建成了50个,开放了44个,年吞吐货物达8000万吨,已成为大连市第二大港口集群。
供水、供暖、供电、通讯、网络等公共服务设施齐全,医院、卫生室、学校、幼儿园等教育卫生服务设施齐备,满足企业和居民多样化需求。长兴岛社会治安良好,秩序井然。
产业特色。开发建设以来共引进、开工产业项目300余个,形成石化、装备制造、造船和海洋工程、港航物流四大主导产业,尤以石化产业发展最为迅猛,2024年石化工业产值达到2359.5亿元,占全市的64.5%,成为大连市建设万亿级绿色石化产业集群的主战场。2024年末全区工业总产值突破2525.5亿元,占大连市工业产值的29.7%。恒力集团在长兴岛建有1200万吨/年PTA、450万吨/年PX、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和150万吨/年乙烯项目,新建恒力新材料科创园,达产后可增加产值1100亿元。西中岛石化产业园区总投资685亿元的中石油大连石化搬迁改造项目即将开工建设,将带动超千亿元产值规模的下游产业链项目落地。港口吞吐量突破8000万吨,是大连市第二大港口集群,随着恒力重工盘活STX破产资产,新建绿色船舶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的全面投产运营,长兴岛将重振装备制造和造船海工产业雄风。抢抓新领域新赛道,积极谋划建设东北亚氢基能源中心和甲醇战略储备基地,加快布局新质生产力。
创新驱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长兴岛园区和大连理工大学长兴岛创新平台为载体,初步形成了服务实体经济的产业创新体系,拥有高新技术企业74家、雏鹰31家、瞪羚15家、专精特新23家,创新主体年均增长20%以上。建成全国首个高技术成果转化众创空间—大连化物所初创工厂,建成全省首个精细化工和催化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精细化工和洁净能源中试基地获批省级中试基地,实施安评、环评审批制度创新,打造对南方先进化工园区的比较优势。实施生物医药创新园建设三年行动,引进全国首个CDMO原料药及中间体项目,基本形成了研发-中试-放大-产业化的全科技链条。抢抓新领域新赛道,积极谋划建设东北亚氢基能源中心和甲醇战略储备基地,加快布局新质生产力。
发展目标。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连要建设“产业结构优化的先导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区”的重要指示和勇当新时代东北振兴“跳高队”的殷切嘱托,长兴岛正全力贯彻市委赋予的“二次创业、再次腾飞”的使命要求,聚力推进高质量高速度发展,着力打造融会贯通的产业生态、清而有为的亲商生态、宜居宜业的城市生态,推进“产业强、环境优、生态美、百姓富”的中国式现代化长兴岛行动。当前,正处于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发展阶段,锚定建设“国内最好、国际一流特色产业园区”的目标,围绕建成万亿级绿色石化产业集群、千亿级高端临海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百亿级原料药、新能源和港航物流产业集群,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努力做大经济体量,力争到2027年末工业总产值达到3500亿元、占全市1/3左右,到2029年末突破5000亿元,实现“托起全市工业半边天”的目标,力争用十年左右时间在工业上再造一个大连,勇当新时代东北振兴“跳高队”“辽沈战役”急先锋的排头兵和增长极。
2024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4%,增速连续七年全市领跑;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0.7亿元,增长27.8%,增速全市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2.4亿元,完成序时进度的117.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7%,增速全市第一;省外实际到位资金388.47亿元,增长14%,总量全市第二;实际利用外资4401万美元,增长122%;进出口总额完成970.44亿元,总量全市第二。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保持全市前列,“赛马机制”连续保持先导区组第一名,蝉联“全国高质量发展化工园区30强”,排名上升4位,获评东北首个、辽宁唯一“国家级无废园区”“新型工业化”典型案例,对全市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